单位网站发布包含图片、表格、视频、音频的各类电子文档,甚至超文本,以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信息无小事,要全员办信息,以求上下通情,展示自我,争取支持,树立单位形象。电子文档与有形的书籍报刊没有本质区别,只是要借助电子屏幕才能阅读内容。超文本带有网络地址,以方便读者随时了解相关内容。书籍报刊和电子文档都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事物运动状态和属性的标识。与书籍报刊一样,电子文档大致可分为七大类:广告、规范、文艺、科普、观点、新闻、资讯,其中新闻和资讯是单位网站的主要发布内容,是网站活跃、单位活力的标志。
广告(Advertising)的英文原义为“注意、诱导”,中文即“广而告知”的缩写,指公开而广泛地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作品。例如政府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公告、简介、启事、声明等,以及商业广告、营销软文、商标等。广告的作用在于改变人们对商品或事物的态度,诱发其行动。规范(Norm)的英文原义为“基准、常态”,中文即“尺规范畴”的缩写,尺指直角尺,又称曲尺、矩;规指圆规;范指铸造中使用的模具;畴指田地区域,都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意思。因此,规范就是明文规定的行事准则。广义的规范包括道德伦理、政策方针、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技术规程、标准图集、操作指南、使用手册等,其作用在于供人们知晓并遵照执行。
文艺(Literature and art)是文学和艺术的合称,是人们对生活的提炼、升华和表达。鲁迅认为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也是引导国民精神前途的灯火;张荣寰认为文艺是陶冶人格及其生态的载体,是人心灵的养分。文艺包括语言艺术、表演艺术、造型艺术、综合艺术、装饰艺术、行为艺术、园林艺术等,其作用在于供人们鉴赏消遣。
科普(popular science)是科学普及的简称,英文原义为广受欢迎的科学,因而又称大众科学,指以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浅显方式介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和技术的作品,往往以富有趣味性引人入胜。科普的作用在于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作风。
观点(Opinion)的英文原义为“看法、评价、观念”,指从一定立场出发观察分析事物形成的认识,作品表现为议论文。网站论坛、博客、微博、公众号等都是观点平台,我院网站的“见闻见识”专栏供林草行业科技人员发表个人有关自然科学的认识,兼具新闻、论文、科普性质。著书立说就是发表观点,其作用在于记录传播人们关于社会和自然的认识,积累知识。
新闻(News)的英文原义为“消息、音信”,中文指听到的新鲜事物。闻由耳和门两个字组成,会意表示门口传来的动静。人们听到门口有动静总会下意识地分析判断是谁、要干什么,以确定是否有危险。因此,新闻就是对人们有意义的新鲜事物。广义的新闻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深度报道、图片新闻、新闻评论等;狭义的新闻报道单指消息,即短小精炼的报道体裁,特称新闻消息,就是报纸上俗称的“豆腐块”报道。新闻分硬和软两种。硬新闻指题材严肃,着重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的政治、经济和科技新闻,强调时间性和重大性,重在迅速传递消息。软新闻着重娱乐性的逸闻趣事,写作风格轻松活泼,旨在引起读者愉悦、同情、爱憎、嫉妒、遗憾、醒悟等。单位网站可用软新闻报道与单位业务相关的自然趣事,例如《花香大盗菟丝子》《柠条玩儿火》。新闻报道的作用是供人们了解新鲜事物,消遣,或者接受教育,积累经验、接受教训等。
资讯(information)的英文原义为“情报”“资料”,中文即“资用讯息”的缩写,指能够用于决策和改进行为的权威讯息,其报告文体特称政务资讯。资讯的作用在于汇集相关信息服务于决策,一是政府、组织或单位领导机关决策;二是工作人员决策改进行动以提高业务水平;三是公众了解政府或企事业单位动态决策行为以适应社会。上级网站或部门要求基层单位提交的信息主要就是这类资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指出:“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制定本条例”,其第九至十二条规定的信息大部分属于资讯性质。
政务信息为政务资讯的流行说法。广义的政务信息指政务活动及其相关事物产生的情报、情况、资料、数据、图表、文字材料和音像材料等;狭义的政务信息单指加工整理撰写而成的报告文体。“政务资讯”是本人特选词以代替狭义的政务信息。首先,“政务信息”一词混淆了信息与信息载体两个概念,图表、文字材料和音像材料属于信息载体,而信息则是事物运动状态和属性的标识。概念的混淆造成信息工作极度混乱。其次,“讯”与“询”字本义相同,均表示问的意思,“讯”特指法庭审问,如审讯、刑讯、讯问等,其字面意思表示迫切想要问知的信息,引申为想知道的信息。因此,“政务资讯”能够完全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确立的信息公开目的,而“政务信息”则不能表达这层含义。其三,任何事物的信息都非常丰富,但只有其中一部分才具有决策价值,需要经过加工整理才能得到有用信息形成资讯。“政务信息”未能充分表达这个加工整理过程,造成简单罗列信息或漏失有用信息等弊病。其四,不仅仅政务活动产生资讯,党务、业务、财务、人事、检查评比等都能产生资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九至十二条就规定了这些信息范围。
资讯源于“邸报”,最早出现于汉朝。西汉实行郡县制,全国分成若干个郡。各郡在京城长安都设有办事处,叫做“邸”,派有常驻代表,其任务是“通奏报,待朝宿”,行使中央政府与其郡政府之间的联络工作,定期抄录皇帝谕旨、诏书和官员奏议,以及宫廷大事等有关政治情报,传送到其郡长官,同时向中央政府转呈本郡奏报。唐朝出现邸报,又称邸抄、邸钞、条报、杂报,专门抄录朝政文书和政治情报。邸报最初在朝廷内部传抄,后为方便而张贴于宫门,故又称宫门抄、辕门抄,成为最早的报纸。由此可见,在我国报纸原始功能就是服务于政府决策,正是现今资讯的第一功能。
我国现代报纸其实是融合邸报(资讯)和西方报纸的结果,西方报纸以刊登新闻为主,其主要功能是供人消遣了解时事。改革开放后,我国大量涌现的早报、晚报类报纸其性质更接近于西方报纸,行业性报纸则兼具邸报和新闻报纸性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闻报纸被新闻网站取代,日渐消失;行业性报纸因为电子化而与其相应网站并行,但其邸报(资讯)功能则得到大幅度加强,这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九至十二条所规定的公开信息。
总而言之,广告在于传递信息诱导人们行动;规范在于传递前人分析信息总结得到的经验教训规定人们的行为;文艺在于传播前人加工感悟信息创作而成的作品满足人们的精感需求;科普在于传播前人分析信息总结得到的知识;观点在于传播个人分析信息总结得到的认识;新闻在于讲述时事故事满足人们的好奇心;资讯在于汇总信息满足人们的决策需求。
信息化大潮一夜骤起,人们还没有来得及仔细区分信息与信息载体两个概念;在发展历史上,由于网站的前身即报纸曾经兼具资讯和新闻两种功能,导致许多单位网站上资讯和新闻混为一谈。
新闻和资讯是单位网站最活跃的板块。新闻以新闻消息(以下简称消息)为主,内容为单位内发生或与单位有关的新闻事件。资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原文件形式发布的领导讲话、公示、通报、规划、计划、预算、决算等;另一类由相关业务人员在分析总结基础上撰写而成的政务资讯(以下简称资讯)。以下综合有关文章给出消息和资讯的写作指南,供大家参考。
本节综合《新闻短消息的写法》《如何写新闻消息》《浅谈新闻短消息》《新闻写法——消息写作》《新闻消息的写法》《新闻简讯怎么写》等文而成。
新闻消息又称新闻短消息、短新闻、新闻简讯、消息、简讯等,其特点是短小、精炼、真实、深刻、活泼、快捷、新颖,一般要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和结果六要素。
1、消息的结构
消息由标题、讯头、导语、主体、背景、结尾六部分组成,其中前四项为必须部分,后两项可有可无。
标题
标题是消息的眼睛,要简明、准确地概括事件的核心内容,或者作者认为最重要的内容;要能抓人眼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标题具有索引作用,宜尽量使用网络热词以便被搜索引擎发现,扩大读者群和影响。
讯头
讯头是消息开头置于括号中的短语,用以说明消息来源和报道时间。单位网站可以统一为“本站通讯(或信息)员****月*日报道”。
导语
导语是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用以提示要点,发挥导读功能。导语是标题的补充和展开,应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要开门见山,尽快报告新闻事实,使人一眼便知;要浓缩最新、最重要、最有趣、最富有戏剧性和人情味的材料;要炼字炼句,力求简短整洁、生动优美,以进一步吸引住读者的注意力,使人“一见钟情”。
导语两大类型:直接型直接写出核心事实,像速记一样陈述。延缓型解释性、说明性地设置一种现场或创造某种气氛,多用于软新闻。
导语的主要形式:一是叙述式,概括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二是描写式,简洁描写主要事实或有意义的侧面。三是提问式,先揭露矛盾,再简要回答。四是结论式,以结论提示消息的意义、目的。还有号召式、摘要式、评论式、综合式、解释式等。
导语十忌:一忌与标题重复。二忌为了式或目的式,行文穿靴戴帽,如“为了迎接**,为了贯彻**”。三忌概念化,无具体事实,充斥套话、空话、官话,虚晃一枪。四忌公式化,套用一个框架写导语,千篇一律,平淡无奇。五忌杂沓冗长,令人沉闷,阅读半天仍然不知所云。六忌罗列名称,罗嗦臃肿,名称不可缺少时可放到消息末尾。七忌堆砌数字,数字过多淹没事实。八忌背景材料,罗列背景材料,既不容易说清楚,又使读者如坠云雾。九忌学术语言,学术名词造成大众读者理解困难,要通俗化、大众化、口语化。十忌逻辑不清,概念模糊。
导语的写作技巧在于自问自答:事件中什么最重要?主题是什么?应该采用直接型还是延缓型导语?当事人是谁?谁干的或谁讲的?用哪种形式的导语更好?有没有吸引人的词汇或生动形象的短语可写进导语中?什么动词最能吸引读者?
主体
主体是消息的主干。主体的功能一是解释和深化导语,二是补充导语没有涉及的材料和细节。主体是第三次叙述事实,展开、补充导语,完全打开包袱,要毫不矫柔造作,少事形容雕琢;要细节充足,信息丰富;要补充因果性质的材料或导语限定事实之外的暗示性情况,以便读者更清楚更具体地了解事实,深刻理解消息主题和事件的来龙去脉。总之,主体要回答读者渴望了解的情况,作者要从读者角度自问:为什么一定要让读者知道这件事?这件事有什么意义?读者接触这件事后,最关心、最想了解的情况是什么?
主体写作要点:一是围绕主题、紧扣导语。主体必须紧扣导语轨迹,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展开,不能转向和脱节;要通盘考虑,围绕主题挑选素材,有些素材即使很感人,如果与主题无关,也要忍痛割爱。二是段落分明、启承自然。写作时要把素材排队,安排好次序;哪些素材构成一段,哪些素材构成另一段,力求泾渭分明,层次清楚。段落宜短宜多不宜长,一段只写一层意思,尤忌纠缠不清;段落之间的过渡要尽量找到有机联系。三是手法灵活、叙述生动。美国新闻学者麦尔文?曼切尔认为“平铺直叙会使读者和听众处于消极的地位,表现就会使之身临其境”,其中的表现就是指生动形象的描述,用来说明抽象事物效果会更好。四是以直接引语为主,少用议论。当事者原话是消息的事实,转化为间接引语会不可避免地带上作者的主观色彩,造成消息失真。读者的关注点是消息本身而不是作者的议论。作者可以在遣词用句中表明态度,褒贬人物,针砭时弊,发挥新闻的舆论导向作用,这就是一字以褒贬的春秋笔法。
背景
背景指新闻事件与其他方面的联系,分为人物背景、地理背景、历史背景和事物背景。背景不单独成段,要穿插在主体中交代,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事件的内容和价值,以衬托深化主题,解释原因,或者表明作者的观点。
结尾
结尾对消息来说不是很重要。马克吐温说“故事一讲完,文章即结束”。根据需要,也可附以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结尾。
2、消息写作技巧
一是一事一报,一条消息同时报道几件事情,既混乱又不易简短。
二是精炼事实,通过理性分析,把主要事实集中在一起,不能漏掉有用细节,参见《〈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新闻消息典范》。
三是提取价值,只看表象,缺乏对本质的认识,就容易忽略掉最有新闻价值的事件,要抽丝剥茧提取价值,参见《发现新闻,写好消息》。
四是选取一点,要窥一管而知全貌,以部分事实表现新闻事件的整体。例如,在《“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宣讲会感动天公》中,“连老天爷也被感动了”,这句自言自语暗示职工深受感动。该文原标题为“省林科院组织职工参加治沙先进事迹宣讲会”,显得平淡无奇,缺乏冲击力,写本稿时受“生动形象的短语可写进导语”启发改为现题。
3、消息写作的误区
一是弱化标题,随意编排的标题会被读者一扫而过,要认真拟定标题,以创新、贴切、准确、精炼为原则。
二是角度错位,角度是新闻的灵魂,找准角度就成功了一半。应该努力把握报道方向和视角,善于从零碎杂乱的素材中提取最有价值的新闻点。例如,基层单位会议不是新闻,会议出台的举措才是重点,以此为新闻点,稿件就会出彩。
三是贪大求全,总想全面反映单位工作,又不得要领,便各方面都带上一笔。文秘人员写作常带有机关应用文痕迹,把消息写成总结报告,读起来味同嚼蜡,令人生厌。
要避免上述误区,必须多读、多看、多练习、多思考,更要摒弃为完成任务而写作的态度,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4、消息的类型
一是动态类,报道单位及其业务相关的自然事物动态,包括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件、新人新事、新气象、新成就、新经验,要客观真实,确保时效。忌用摆拍照片和非常识性图片(参见《这张插秧新闻图片是摆拍的吗?》)。
二是科技类,报道单位及其业务相关的科学新领域、新发现、新证据、新概念、新的科学解释、原创性科研思路、科技新发明等,例如《农村教师发明砂田苹果园水肥管理新技术》。强烈建议科技人员发表论文、获得专利、验收成果后,撰写消息以宣传自己的科研成就。
三是视察、慰问类,一般分四段,导语段介绍参与人员和视察、慰问对象,第二段介绍活动过程,第三段提炼领导意见,第四段总结领导肯定成绩和祝愿的讲话要旨。
四是会议类,一般分四段,导语段介绍与会人员和主持人,第二段提炼领导讲话和嘉宾发言,第三段理清会议程序,第四段介绍会议举办的背景或意义。
五是活动类,一般分三段,导语段介绍主承办单位和参与人员,主体段叙述活动过程、活动现场和现场观众的反应,结尾段评论开展本次活动的意义。
六是表彰类,一般分三段,导语段介绍表彰对象,主体段概括表彰对象的事迹,结尾段提炼表彰对象感言、决心或领导对表彰对象的希望。
七是事件类,具体完整地报道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及其结局,要透过表面挖掘事件的深层含义,并预见其影响和意义;要见事见人,关注事件对人的影响,以及人在事件中的活动、心态;慎重报道负面新闻和恶性事件。
以上七类事件的发生频率依次减小,具有新闻价值的消息更少,需要作者仔细甄别和提炼。此外,还有解释类、非事件类等类型,要求具有较高的专业性新闻写作水平,一般人不易掌握,基层单位也很少涉及这类消息,不再赘述。
本节综合《如何写好政务信息》《政务信息写作入门》《老秘谈政务信息怎么写?》《十种政务信息写法,六大信息写作技巧,统统一网打尽!》《六种政务信息的写作要领》等文而成。
资讯通常称为政务信息,又称简讯、简报、信息等,其基本要求是新、实、准、快、精、深。
资讯的特点:一是政治性,政治立场鲜明,政策性强。二是综合性,涉及各方面工作,有喜报喜,有忧报忧。三是有效性,对决策有价值,有一定时效。四是针对性,服务于政府及中心工作,服务于基层和部门,服务于社会公众。五是及时性,第一时间反映突发事件或工作动态。六是超前性,预先收集、加工、传递倾向性或苗头性问题。
1、资讯的主要内容
一是上级领导有关本单位的重要讲话和批示;二是落实上级方针、政策、决策、批示的措施和成效。三是上级机关交办事项的落实情况;四是两个文明建设和改革开放重大成就;五是单位一段时期内重点工作的进展和成绩。六是单位业务工作基本情况和重要动态,新情况、新问题、新思路、新举措和新经验;七是单位在履行职能、深化改革、能力和队伍建设、财务管理、业务发展、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方面的探索性工作,以及具有本单位特色的或创造性的做法;八是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事故、灾情、社情;九是突发事件及其进展、原因、后果和处置情况;十是上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形成的与本单位工作相关的研究报告,其他单位的经验和做法等;十一是职工思想动态、情绪、诉求、意见、建议,兄弟单位对本单位的建议,与职工生活密切相关的其他情况;十二是单位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及其举措、对策。
2、资讯选题
资讯选题就是全面收集信息,深入挖掘形成资讯主题,基本要求是紧扣关注点,突出重点、亮点、热点、难点,适当注意冷点,抓住闪光点和增长点,凸现特色,强化综合。
选题诀窍:换位思考,一分为二。换位思考就是站在资讯读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想其所想,急其所急。一分为二就是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既要看到事物的益处,也看到事物的弊端,既看现在,又看未来;要透过表面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引申开来,联想到过去是否存在同类问题。
资讯挖掘方法:一是综合法,分析提炼零碎肤浅的信息,归纳总结形成规律性资讯。二是追踪法,以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或工作落实的各个阶段为线索,追踪收集情况。如上级作出重大决策以后,及时收集反馈传达贯彻的作法、步骤,落实的措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等,连续反映。
三是逆向思维法,当某项活动处在高潮时,或某个问题被多数人肯定或否定时,冷静地从反面思考分析有无偏差、一种倾向是否掩盖了另一种倾向,这样加工信息撰写完成的资讯,价值往往更大。
四是学习借鉴法,浏览各类网站,见到某条资讯眼前一亮,似曾相识,说明本单位也存在同类信息,分析并借鉴其方法收集信息撰写资讯。
此外,还有机遇引发法、调研法、会议收集法等。只要勤奋刻苦,敏锐深入,掌握规律,还会拓展出更多的信息采集渠道来。
3、资讯的结构
资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结尾、讯尾五部分组成。导语和结尾可有可无,篇幅较短时多省略。讯尾附于全文末尾,标明资讯提供单位和责任人。单位网站讯尾统一为两行缩进四字右对齐标注,第一行标注“审核:***(分管领导或科室负责人)”,第二行标注“供稿:***(科室或个人)”。
资讯在于提炼汇总有价值的信息,服务于政府及中心工作的长篇资讯信息量大,需要具备较高的信息分析专业素养,能够准确把握政策和领导意图,只有高级情报分析人员才能驾驮,例如在美国有为总统做简报的情报官(参见《八年前的今天,这个人死了,整个美国沸腾了……》)。为求简便,本文仅介绍由标题和主体构成的简化版资讯,有志者请参阅《政务资讯扩展阅读材料》《政务资讯例文》。
标题
标题体现资讯主题,要做到新颖醒目、主题鲜明,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一语破的,准确简洁明快。主题是资讯的内核和中心,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一条资讯只能有一个主题,必须准确提炼主题。
标题类型:一是数字型,选用关键性、代表性的数字制作标题,多用来反映工程进度、工作成绩等进展性资讯。二是词汇型,选用代表性词汇制作标题,常用于经验介绍、工作措施等推介性资讯。这类标题忌带艺术色彩,忌形容、夸张、含蓄、婉转,尤忌晦涩朦胧;要避免“强化措施、认真做好、从几个方面入手、多种形式”等模糊词句。三是杂合型,并用词句和数字,常用于综合性、突发性、动态性资讯。在特定条件下,资讯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重要细节等写入标题,形成一句话型资讯,有利于读者迅速掌握情况,及时制定应急措施,如“**国道**段两货车因大雾天气于今日凌晨相撞导致1死3伤”。四是短信型,语调音节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例如“**县强化五种意识,突出五项重点,提高办公室工作整体水平”。
常用标题形式:一是直述式,直截了当,简明扼要,例如“**县一纳税人暴力抗税被刑拘”。二是总括式,从点到面、从个别到一般反映资讯概貌,例如“**市局部署**检查”。三是预测式,展示事物的前景、发展趋势,揭示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例如“**市森林覆盖率可望突破20%”。四是承接式,标题与正文融为一体,语意上就是正文的第一句话,使资讯利落紧凑,例如“**局今年计划干成十件事”,一是……二是……。还有表态式、问答式、宣言式等,要求写作水平较高,把握不好会弄巧成拙。
主体
资讯的主体,只要按顺序以同位句分清层次撰写即可,一般直叙,不加修饰。每一层次都要有最大信息量,层次不完整会降低信息有效性,进而影响政务决策的进程和准确性。写作时要巧妙设计结构,反复推敲字句,做到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语言凝练、庄重精确。全篇要有闪光点。
写作方法:一是以时间为序,多用于反映事件类资讯。二是以逻辑为序,以因果、大小、重轻、主次、点面、递进等为叙事顺序。三是时间与逻辑交叉为序。四是横向排布,内容之间没有逻辑关系时则按次序横向排布,如“**局推进**建设,采取了四项举措:一是……;二是……;三是……;四是……”
4、资讯撰写的要求
一是观点新颖,内容实在。每条资讯都要力争说明一个问题,引出一个新观点,体现一种新思想。要虚实结合,以事论理。
二是短小精悍,朴实无华。要笔墨集中,不枝不蔓,结构简单,条理分明;要开门见山,不穿靴戴帽,切忌空话、套话;要删繁就简,尽可能删去可有可无的段落、句子、词语,力争以最少的文字传递最大的信息量。
三是要素齐全,表述准确。忌用“大概、可能、也许”等似是而非的词汇;遣词造句要准确,合乎逻辑,防止句子成份不全、名称数字前后不一、概念模糊等;结论要准确,要恰如其分,防止主观、片面和绝对化。
6、资讯的主要类型
一是措施类,开展某项工作的措施,如“**局提出打造**五项措施”;
二是启动类,某项业务工作的启动,如“**工程全面启动”;
三是计划类,专项性工作或项目计划,如“**局将造林**公顷”;
四是成效类,工作成绩、成效或阶段性进展,如“**局**工程成效明显”;
五是通报类,通报新情况、新现象、新变化,如“**局**项目通过验收”;
六是创新类,工作中的新做法、现象,如“**院在**市建立**基地”;
七是紧急类,突发事件及其处置措施和情况;
八是首位类,某方面业务工作总量、规模居全国、全省、全行业前列位次,如“2018年**县造林面积居全省首位”;
九是破关类,某方面业务工作迈上新台阶,如“**年**院发表论文**突破千篇”;
十是区域类,某项工作获得荣誉称号、成为试点单位,或者与全国性事情发生了联系,如“**机构成为全国**工程试点单位”;
十一是首创类,在全国、全省首创性成效、成果、做法或率先作为,如“**局成为全国首家**单位”;
十二是反映类,如“基层反映在实施**过程中遇到较多问题”;
十三是经验类,如“**局创新**科技机制的几点做法”;
十四是建议类,如“**局**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十五是调研类,如“明年**工作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1、消息与资讯的区别
消息面向全社会公众。资讯分为提交上级、单位内部、社会公开三种情况。
消息的核心在于消费之消,重在刻画细节叙事。资讯的核心在于资用之资,重在提炼整合有效信息,标题+做法+数字(例子)=资讯。
有些素材既可以写作消息,稍为加工也可以改成资讯。
2、作者素质要求
基本素质:嗅觉灵敏,选题准确,取材新颖,换位审视。
六忌:一忌捕风捉影,道听途说;二忌主观片面,以偏概全;三忌蛇过打棒,雨晴打伞;四忌零打碎敲,东拼西揍;五忌盲目;六忌雷同。
3、消息和资讯的修改
稿件完成之后,应对内容认真核对,仔细修改,尤其资讯必须严肃严谨对待,否则“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作者切不可抱有“差不多”的心态,麻痹大意不仅会失荆州,更可能造成舆情风波,后果严重。一看二改三查是修改的基本程序。
一看,了解原稿内容、结构、语言等情况,发现问题,设想修改方法。
二改,修改原稿内容、结构、文字、标题、标点,核实更正不准确的地方;重新调查、补充残缺的内容。先调整结构,安排段落;再修改细节,润泽文字;最后通观全文,修定标题。
三查,修改完毕,稍作停顿,干些其他事情,以免原有思绪干扰检查。再从头至尾审读一遍,看是否符合原意,是否存在不当之处,是否存在给当事人带来负面影响的地方,最好请同事读一遍,检验是否存在没有说清楚、歧义、晦涩不明的地方。反复推敲,最终定稿。